发布时间:2025-07-03
来源:修文文明网
近日,从教育部传来喜讯,修文县第二小学凭借其卓越的办学成果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突出的德育实践,成功荣获“全国文明校园”称号。
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学校多年来坚持“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”办学思想的充分肯定,更是对全校师生共同努力、追求卓越的最高褒奖。
近日,记者来到修文县第二小学,琅琅书声与文明新风交织,传统文化与创新实践共鸣。“勤读书、要孝悌;学谦恭、循礼仪;节饮食、戒游戏……”晨光初照,近3000名学生齐声诵读王阳明的家训《示宪儿》,琅琅之声将传统文化韵律洒满整个校园。该校融合古诗文与人文教育,打造以经典古诗文和阳明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。
“学校还依托《千字文》《论语》等经典,通过文化汇演、读书活动等形式,让传统文化真正‘活’起来。我们希望通过浸润式教育,培育‘腹有诗书气自华’的少年君子,让经典文化滋养心灵、厚植精神根基。”修文县第二小学党总支书记周礼文介绍道。
修文县第二小学始建于1963年,是一所拥有深厚历史积淀与鲜明特色的学校。学校现有教师137名、教学班53个、学生2971名,是贵阳市公办强校中的“品质校”。
自建校以来,学校始终秉承“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”的办学思想,以“爱·尊重”为校魂,以“书香、绿色、人文、创新、开放”为发展理念,以“修己至诚”为校训,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。
在校园环境美化方面,学校立足四季变化,栽种了桂花、樱花、银杏、紫荆、西洋杜鹃等23个品种的花木,一年四季,花香四溢。同时打造楼宇文化,将教学楼分别命名为栖霞楼、悦阳楼、云上楼、合一楼,这些楼宇与翠绿草坪、繁花盛景相映成趣,形成一道特色景观。
在功能室设计上,舞蹈室、音乐室、“百灵阁”“阳光家园”等成为学生心灵的栖息地。楼道文化方面,大厅里、楼道旁、走廊上,装点着师生的书法、绘画、手工、科技等600多件作品,彰显着花香、墨香、书香和非遗文化。形成一楼书法墨香四溢、二楼绘画色彩斑斓、侧廊手工作品创意十足的“一楼一主题”艺术长廊。在“小剧场”“艺术空间”“科技展台”等特色区域,展示的不仅是艺术教育成果,更讲述着一个个关于成长与创造的动人故事,让每一面墙壁都成为无声课堂。
在教学改革方面,修文县第二小学以语言表达为突破口,以“五个言之”为教学原则,即“言之有物,言之有序,言之有理,言之有据,言之有文”,通过“课前、课中、课后”的语言训练策略,结合《基于深度学习的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实践研》的研究成果,实施素质课堂教学改革。学校还以校本主题研修为保障机制,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在研学教育活动方面,以活动解锁成长动能密码。修文县第二小学充分整合周边资源,将修文县烈士陵园、中国阳明文化园、猕猴桃种植基地等打造成特色德育基地,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,触摸历史文化脉络,探索自然生态奥秘,同时深入社区、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,在奉献爱心中厚植社会责任感,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雨般浸润心田,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。
此外,学校还精心开设合唱、器乐、鼓号、舞蹈、古筝、茶艺等20余个少年宫小社团,充分挖掘学生特长。“我参加了非洲鼓、编程、乒乓球社团,很有趣,一点也不辛苦。”学生杜骐均说,“在这里我不仅学到新技能,还交到好多朋友。”孩子们抢着讲述自己的感受。
正如三年级班主任盛典智所言,“我们希望学生在四季更替中,既能感受花木之美,又能增长自然知识;既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新技能,又在培养特长中张扬个性。”
“修文县第二小学将艺术与体育深度融合,以无口令纯音乐指挥,串联起跑操、做操、乐器演奏、分区域体育活动等环节,让运动与艺术交织,成为校园里一道充满活力的风景线。”周礼文介绍。
从社会实践到校园活动,从集体仪式到个性培养,修文县第二小学正以多元活动为引擎,将文化传承、品德塑造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,全方位赋能学生成长,助力每一位学子向阳而生、逐梦前行。
多年来,修文县第二小学凭借其卓越的办学成果,获得了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。从2012年的贵州省基层示范家长学校、贵州省第十批绿色学校到2020年的省级文明校园,再到2024年的贵州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,每一项荣誉都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充分肯定。
“全国文明校园的荣誉既是肯定,更是新征程的起点。”周礼文表示,“未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,继续秉承‘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’的办学思想,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工作,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,用行动铸就辉煌,为构建和谐社会、培养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作者:陶群 通讯员 潘国虎 杨雪梅 李雪娟
责任编辑:陈琴
一审:杨丽芳 二审:刘珊珊 三审:李忠玉